- A+
孩子早教 培养孩子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养成的规律
鲁迅自幼聪明勤奋,在三味书屋私塾读书。鲁迅的父亲长期患病,家里没有钱,鲁迅就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拿钱去药店给父亲买药。一天早上,父亲病重,鲁迅便一早去了当铺和药店,到私塾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鲁迅迟到,便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辩解,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并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父亲的病越来越重,鲁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他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去当铺和药店,再跑到私塾上课。即便如此,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亚里士多德说:“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字之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这说明他养成了不退到、守时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长期的坚持。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遵从孩子的成长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受到正确的教导,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能操之过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逐渐增加教育的内容,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逐步的积累中形成习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人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需要三个阶段,即依从阶段一认同阶段一内化阶段。
也就是说,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需要经过这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过程深化,孩子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好习惯。
孩子形成稳定的好习惯——依从阶段
依从主要指的是孩子对某种行为缺乏必要的认识,但是为K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他们表现出与其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在这-阶段,孩子的行为缺乏主观上的自觉与自愿,只是被动地或被迫地做出了某种行为。幼儿的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依从。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孩子的行为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孩子在刚出生时就会出现吮吸、睡眠、膝跳反射等本能反应,这些都是无意识的。随着孩子成长,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会尽力与大人的行为表现一致,如家长使用筷子吃饭,孩子也会想要用筷子;家长用抹布擦桌子,孩子也会去旁边比画。当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时,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就会转移;因此,父母要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让孩子在依从、模仿时形成好的习惯。
孩子形成稳定的好习惯——认同阶段
认同主要指的是孩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并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一致。在认同阶段,孩子的行为表现较为刻意,但是这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具有他们的主观意识。在这一阶段,孩子很可能会以自己的父母、老师或同学为参照、模仿的对象,也可能会将动画片中的某个人物当作仃己的偶像、英雄,这都是正常的行为,父母要予以理解。
在认同阶段,•父母与老师既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也要注意孩子周围人的行为方式,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家长发现从来不说脏话的孩子在交到了新朋友后开始说脏话了,那么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小伙伴说脏话,而孩子在有意无意中模仿,出现了这种不好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及时•地关注孩子的变化,对孩子出现的不当行为给予制止,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形成稳定的好习惯——内化阶段
内化主要指的是孩子在思想、观点与行为上都与他人相协调,将他人与自己的思想、行为相融合,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当孩子按照自己的价值认知行动时,他们会产生愉悦感与满足感,而当孩子的行动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认知后,他们就会感到内疚、不开心。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做了一件好事后,虽然并没有得到什么奖赏,但是会觉得很开心,为自己点赞。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会由衷地感到开心。这种愉悦感会促使孩子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并将其内化为稳定的习惯。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孩子早教,培养孩子好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养成的规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需要经过这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过程深化,孩子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好习惯。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