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宝宝的家庭教育 敏感期
2~3岁孩子为什么那么固执?
到了2岁之后,如果孩子想把凳子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搬起来,在搬的时候,由于凳子的光滑或者沉重没有如他设想的那样被搬起来,他会为这个不如愿而大哭。
越接近3岁,这种迹象越明显。他们像一个天生的完美主义者,非要要求自己的行为、身边的物品与自己的设想相一致。实际上这是因为经验过少,而恪守一种经验造成的。在没有经验的时候,不会产生比较,他们也不会痛苦,在经验多了之后,他们会判断已有的经验是否合适现有的行为,他们会找到失败的原因,所以也不会痛苦。只有在这个时期,他们所具有的经验,比没有要多,比够用又少,所以造成了他们的执拗,这也是人们所说的难对付的2岁。尤其到2岁半之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这一个阶段,蒙台梭利称之为“执拗敏感期”。儿童执拗期的状态要一直延续到3岁半之后。经过很多这样的碰壁之后,儿童才会逐渐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他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人无法改变的。
孩子们在这一阶段还会刻板地恪守自己喜欢的一些物品的形状,如果这个形状无意间被破坏了,或者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必须被破坏,孩子就会非常痛苦,因而大哭大闹。经过一段时间烦恼的磨炼后,孩子也能够分清哪些物品是可以长久保留那种完整形状的,哪些物品是需要被使用,因而不能保留完整形状的。这也是对事物与人的关系认知的一个开始。
家庭教育案例
张先生的困惑:有一次自己的父母到自己家小住几天,因为爷爷奶奶很想念孙子,张先生午餐时为父母烧了一条鱼。这条鱼完整地放在餐盘中,上面撒了一些红色的辣椒丝,旁边还放了几片香菜作为点缀。张先生也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希望爸妈尝上一口,赞叹鱼做得好,这条鱼端上来之后,孩子兴奋不已,对着鱼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兴奋动作,平时张先生最喜欢看到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因为那表示孩子高兴,张先生养孩子的理念是:只要孩子快乐就行。
午餐开始了,张先生热情地向父母推荐这道鱼,父母为了儿子双双笑着将筷子伸向那条美丽的鱼,这时孩子突然用手将盘子护住,急切地喊:“不许吃这条鱼,谁都不许吃这条鱼!”这条鱼是作为佳肴用来孝敬爷爷奶奶的,孩子的爸爸看到儿子这样自私,不懂得孝敬老人,觉得很没面子,看到父母脸上的尴尬,张先生更是生儿子的气,于是怒火中烧,将鱼盘从儿子紧紧护着的两手中拉出来,一下把鱼夹成好几块,分别放在父母的碗中。这一举动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像天塌了一样暴跳如雷。
为了一条鱼将孙子惹成这样,老人脸色也很不好看,又将鱼送回到鱼盘中,说:“我们都不吃了,都给你。”鱼虽然送回来了,但孩子还是大哭:嘴里喊着:“破爸爸,破爸爸。”这让张先生实在是忍无可忍,他将儿子硬是拖进卧室,狠狠揍了一顿。孩子在卧室里哭着,最终一家人沉闷地吃完了这顿团圆饭。老人临走时,沉着脸告诉儿子,不要把孩子惯坏了。
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需要在食用之前把将要破坏并吃到肚子里的菜肴装扮得漂漂亮亮。对于孩子来说,他还不能理解菜做得如此赏心悦目是为了让人急于将其吃到肚子里。他只知道那是一件让人快乐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只要放在眼前,他就感到非常幸福,这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状态。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保护这件艺术品会受到这样的一顿揍,因此爸爸发脾气时的脸色和打骂所带来的伤害,都会留在孩子心中,成为永远的痛。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以为要求一件事物的完整是不被允许的,这个认识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偷东西,撒谎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他们的争取没用,才会用地下行为达到自己的愿望。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