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父母成长
不要限制孩子交朋友,不要过度干预孩子与人交往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和学业成功的必要保障。可父母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朋友,甚至武断地限制孩子交友。在许多家庭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便会感到惊恐万端,生怕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自家的孩子。
这与中国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事情,孩子与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他的学习也会好。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并不明智。首先如果每个孩子都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现实是不可能每个孩子的学习都好,那么学习差的孩子就可能没有朋友。您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没有朋友的危险呢?其次学习并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朱者”并不仅仅是学习好,学习不好也不一定是“墨者”。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的标准,学习好并不是一切就都好了,在社会中生存也不是只要学习好就万事皆备了。交往的目的之一在于互相学习,学习自己身上不具备的东西。学习好的孩子可能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学习差的孩子可能很勇敢,有正义感,会热心帮助别人。父母应鼓励孩子选择和自己本身类型不同的孩子做朋友,比如说性格内向的孩子找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孩子做朋友,爱说话的孩子与沉默少语的孩子交往,这样可以互相感受彼此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人格。只选择和自己同类型的人交朋友,就失去了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
家长其实不应该去干涉孩子的交友,没有一个家长真正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当父母替孩子筛选朋友的时候,其实是在替孩子选择孤独。
孩子只有有了自己的朋友,他才会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如何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如何向别人学习,这样孩子才能从中获得交往的快乐。
没有朋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陷入犯罪的深渊。
某省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曾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第一名和物理大赛第二名,后来被保送到北京某大学化学系。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孩子,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处11年徒刑,罪名是“故意杀人罪”。原因是这个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却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交朋友,他嫉妒同宿舍的一对形影不离却不愿与他交朋友的同学,便在他们早餐牛奶中投放了剧烈的化学药品。他的父亲千里迢迢来为儿子收拾东西时实在想不明白,儿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后来终于明白了:过去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所以,如果孩子没有朋友,而且不会与人交往,这比他得多少分都更加严重。这些“好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说明没有健康的人格,孩子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只有让孩子先“成人”,才能谈得上是否“成才”。
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孤独、冷漠、不自信、不合群,其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在这个合作的时代里,没有人能离开群体,能离开人际交往。孩子也是如此。没有朋友的孩子,其内心势必会产生对友谊的极其渴望,行为上的孤僻与内心中的渴望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只有孩子拥有了自己的朋友,才可能有健康的人格和快乐的人生。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选择朋友的权利。但这并不是说孩子无论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可以,还是有一个度的,父母应当适时地把握这个度。
美国一个10岁的男孩汤姆与一个叫杰克的男孩是好朋友,经常到对方家去玩。杰克的父母也从不约束孩子与朋友交往。有一次,汤姆去杰克家玩时,发现杰克的爸爸有一个没上锁的抽屉,里面全是枪。汤姆有些害怕,于是就告诉了母亲。母亲其实也很喜欢杰克,但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还是禁止汤姆以后再去杰克家玩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父母对孩子交友的担忧不无道理。试想,汤姆的母亲如果不阻止孩子的交往,后果将会怎样。孩子由于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观念不强,需要父母的及时指导。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同时,也要帮助孩子选择,把握好度。
家长在子女交朋结友的问题上,重点并非限制孩子,而是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及对社会现状认知才是上策。
对待孩子的交友问题,最好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强求孩子选择朋友,也不能对孩子的交友放任不管。只要孩子的朋友品质上没有问题,父母就不应该过多干涉他们的交往。
所以,在这里奉劝粗暴干涉孩子交友自由的父母,请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长大,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判断。做父母的没理由也不应该剥夺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利,更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替孩子安排一切。
最后,把作家冰心的一句话送给每一位父母:让我们的孩子像春天里的小草一样自由地生长吧。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