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家庭教育方法策略
宝宝早教
入园前的准备
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或者亲人的身边长大了,家长决定让孩子再往前走一步,进入孩子的社会,让孩子去准备自己将来的人生。这有点像孩子离开妈妈的子宫,虽然大家都害怕,妈妈和孩子都要经历生死风险,但妈妈和孩子都勇敢坚定地迈出这一步。当然出生是一种自然逼迫,但选择要孩子却是妈妈选择的。所以让孩子像离开子宫一样离开家,去更加有挑战更加有困难的社会性人群中生活是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但这一时刻是一个痛苦时刻,孩子没有生活经验,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他们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将孩子交给陌生人,让幼小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家长和宝宝都不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我们都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父母的心理准备
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要能够互相倾听。如果选择的幼儿园是肯定不会伤害孩子的,就不要给自己设置很多想象,如果把在媒体中看到的全世界的幼儿园教师伤害案都拿来设想孩子将可能遇到的伤害,这样家长肯定会焦虑得不得了。其实在参观幼儿园时根据所观察的教师氛围,老师及孩子的状态,就能判断出这个园有没有可能出现虐童事件,老师会不会朝孩子发飙。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内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冉冉的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早晨八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平时孩子由奶奶照顾。虽然她对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些不满,但两年半的时间里孩子没出过什么问题。现在,冉冉的妈妈发现,奶奶过度的精心护理可能会对冉冉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决定将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开办的蒙氏班。做决定之前,她详细地考察过,觉得蒙氏班的硬件不错,老师也和蔼可亲,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回家做家庭成员的工作。为了说服家人,她热情洋溢地介绍幼儿园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个孩子的乐园,搜寻尽可能美好的词汇,感染了家里的每个人。
但是在上班时,或者一个人走在路上,她还是会心里一阵阵莫名其妙地发慌,大脑中不断地出现小冉冉在别人怀中向妈妈伸着小手挣扎着痛哭的情景。其实这幅图像是自己有时候要加班,冉冉在奶奶怀中的样子。但如果将奶奶换成那位年轻的老师,她就受不了。她无数次地想象老师在她离开后怎样地安慰冉冉,或者相反,在自己离开后,将冉冉扔到墙角,恶狠狠对孩子说:“哭吧!”每次想到这里,冉冉妈眼泪就会禁不住流出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她一次次地对冉冉说:“幼儿园可好了,老师可好了!”不断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情景。
实际上,冉冉妈向孩子描述幼儿园时,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这时候她已经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幼儿园”这三个字成为冉冉心中神秘莫测的词汇,由于没有实际的体验作为内涵填充,冉冉会感到不安全。
冉冉还有两个月才入园,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妈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回家后莫名其妙地找碴,与冉冉的爸爸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这种氛围也同样会给冉冉带来不利的影响。冉冉变得特别敏感,动不动就哭,而且死缠着妈妈,在妈妈上班时哭得更加厉害。冉冉妈妈以为孩子有心灵感应,能感觉到就要送她去幼儿园所以才会这样反常,于是心中更不是个滋味。这样恶性循环,等到了孩子去幼儿园的那一天,结果可想而知。
人类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就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