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启示:“做完作业才能去玩”——普雷马克原理

  • A+

家庭教育启示 

“做完作业才能去玩”——普雷马克原理 

对于孩子不想做的事,父母可以规定:做完这件事,才能做一件他喜欢的事。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完成自己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

许多年轻父母大概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电车上或百货商店等公共场所,连哭带闹地提出一些要求。父母本来不想满足他们,但是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会吸引周围人的目光,而父母又不愿在众目睽睽下呵斥、管教孩子。结果往往不得不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对于孩子来说,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发现在这种场合,自己的要求更容易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会故伎重演,甚至变本加厉。

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肯定是不足取的,那么该怎么办呢?

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利用普雷马克原理来改变孩子:父母可以先答应孩子的要求,但同时提出附加条件,要求孩子先完成一个他不喜欢的事情,然后才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例如,当孩子要吃零食时,父母可以跟他说:“吃可以,但在车上不行,下车以后才给你吃。”

采取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提出附加条件的办法,可以使孩子"通过遵守这个条件,学会克制、忍耐,慢慢领会到父母说不行是有、'道理的,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岩岩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但仍有许多“孩子气”的小毛病,比如: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练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作息时间不恰当等。这些问题让他的父母很苦恼。

后来妈妈发现岩岩有一些自己的爱好,比如喜欢玩游戏、上网、踢球、看动画片、喝饮料。于是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列出了下面的清单,贴到岩岩的墙上,作为对他行为的规定:

首先完成:早睡早起。然后可以:周末去游乐场。

首先完成:吃蔬菜。然后可以:喝饮料。

首先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然后可以:玩游戒。

首先完成:打扫自己的房间。然后可以:出去踢球。

首先完成:洗自己的袜子。然后可以:看动画片。

首先完成:练习20分钟的小提琴。然后可以:出去玩。

首先完成: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然后可以:买电脑。

首先完成: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然后可以:上网。

当然,在旁边还有一张时间表。

岩岩的表现是:第一周完成得比原来好一些,但也有完不成的情况;第二周比第一周要更好……到了期末考试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使岩岩发生变化的正是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孩子讲条件,利用他所喜欢的事情,来强化他不喜欢但是应该做的事情,而达到预鼓励期的教育目的。

ai0320_(32).

教育心理学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普雷马克提出:可以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率活动的发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可以用比较喜欢的活动,来强化不太喜欢的活动。这一原理叫做“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源于1959年普雷马克的一个实验。他让孩子们从两种活动中选择一种:玩弹球游戏机或吃糖果。当然一些孩子选择了前者,一些孩子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对于更喜欢吃糖果的孩子,如果把吃糖果作为强化物,便可以增加他们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而相对更喜欢玩弹球游戏机的孩子,如果把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强化物,则可以提高他们吃糖果的数量。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