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建构人格——使孩子站在自我的立场选择和判断(一)

  • A+

给孩子建构人格 

使孩子站在自我的立场选择和判断 

说起“自我”这个词,很多人会感到它很虚,人们比较容易认为“自我”就是一个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自我”虽然不像物质那样容易被摸得着,看得见,但它是存在的。

“自我”,说得简单点就是一个人具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属于他自己的感受,属于他自己的经验,属于他自己的观点立场、爱好、天生气质等,这些东西综合表现的结果就是自我。

如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多少年来中国的家长都以此为标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表现出这种友爱的精神。其实人的自然生存本能让人这种动物跟其他动物一样,在生存的环境中遇到冲突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自己保护自己的生命,自己想办法让自己活好。正是有了这样的本质,当有人为了别人而舍弃自己的利益时才使人那么佩服。人们争相传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精神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不是人的本能。后来这种不是本能的行为就成为理想。在孩子展开本能和完成自然本性的时期,人们希望他们的本性是那种社会性的、理想的,所以就教孩子会违反自然本能建构理想道德。如果人们都没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意识建构自己稳定良好的生活而成天到处去帮助别人,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帮助孩子完成符合自然本性的建构使自己获得良好生活的能力,然后在他们的生活中再渗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去帮助别人的良好品德。

再说孔融让梨:按照自然属性,一个孩子在选梨时(如果他喜欢吃),他就一定会选那个大的梨。但当被教育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孩子的本能和教育他的愿望之间出现了冲突。如果这个孩子知道按自己内心的需要选了大的梨,那个教育他的人仍然会爱他,他可能就会按自己的本能愿望去选择那个大的梨;如果这个孩子曾有过不按教育者的要求去做,教育者就会不高兴的经验,为了生存,儿童会紧紧依恋养育者,努力达到养育者的要求,去愉悦他们,他就会违心地去拿那个小的,并说一套让养育者高兴的话。

ai20.

表面看上去儿童似乎获得了提升,孩子按照社会的道德准则选了小梨,但实际上由于违背生存的本能,他会非常痛苦。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儿童被建构起永远按照外在的要求标准去对自己的生存冲突做出选择,也就是站在权威或者评判者的立场去选择。这样人就失去了自我。丢失自我的结果,是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立场,别人干坏事,他也跟着干坏事,别人骂人他就跟着骂人,甚至别人自杀他也跟着自杀。没有自我的人在生存需要选择时他们会在本能与超我(那个不可见的权威要求)之间摇摆。他们的自我不能做出裁决:要不然他们就选择满足本能,甚至为了满足本能而犯罪;要不然他们就选择满足别人的要求,一辈子感到生活得很累。

一个成年人经历过教育和社会的同化后,社会化的标准会在自我中留下一些元素,本能的标准也会在自我中留下一些。所谓提升自己,就是指由自我的愿望,把本我修炼得靠近超我。如果自然的本能不能被建构为社会化的本能,人就会在选择和判断时迷失自我,自我无法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的判断,于是会给社会和自己带来伤害和灾难。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