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学:孩子跟你对着干怎么办——逆反心理

  • A+

家庭教育心理学 

孩子跟你对着干怎么办——逆反心理 

孩子出于独立的需要,容易对父母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对此,父母可以采用巧妙的方法予以化解。

家庭教育启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往往发现他们不听话了,甚至经常与父母“对着干”,你要东,他非朝西,你要西,他非要朝东,就是四“逆反心理”很强。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呢?

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越J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三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完全恰当地理白土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父母还把他们当小条孩看,无微不至地“关怀”,啰啰唆唆地“叮咛”,就会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萌生对立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就更强。

0318_(32).

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强行压制,以免矛盾激化。父母应该以冷静、民主的态度,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化解。

1、实践体验法。

夏天的一次晚饭后,东东和爸爸一起到街上散步。东东见到街上卖的西瓜很大,兴奋地叫爸爸买。爸爸说:“天气这么热,回家还有两站路,抱个大西瓜太累人了,还是别买了。”东东弯眉撇嘴,后来怨气连天地说:’'我最喜欢吃西瓜,你们不买;你们最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认真学。”爸爸想,硬压孩子也没用,不如让他体验一下。于是爸爸对他说:“买瓜可以,但是你要负责拿回家。”东东同意了,抱了瓜就走。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累得满身大汗,走不动了,一路歇了好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最后东东深有体会地说:“吃这个瓜太不划算了!”终于理解了爸爸是对的。

2、顺水推舟法。

一个星期天,一家人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杰杰叫妈妈和他一起去野外玩,妈妈说去不了。他玩耍心切,不满意地说:“我叫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妈妈就顺着他的话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洗,你用的文具你自己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还没说完,孩子就嬉皮笑脸地说:“妈妈,我要你管,我听你的,下次再到野外去。”

3、分析说明法。

十来岁的孩子身体开始发育,由于对性知识好奇,可能会对成人书刊产生兴趣。父母如果看见了孩子在看这些书刊,一定要克制发脾气的冲动,应本着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坐下来讨论一下。首先应该表示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对性好奇是正常的。我看见了,你想把它们藏起来。我猜你一定知道看这些书不太合适。”你可以告诉孩子,裸体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一些著名的油画中有裸体的人物,人体本身是美的。你对它们感兴趣我可以理解。但某些书刊登这些裸体照是另有目的的。它们把人们之间的相爱变成了纯粹的性行为,一点爱的成分都没有了,这就是丑陋的。”“我希望你下次看见这样的杂志,能想起我说的话。现在我要扔掉这本书。我不想在我们家看到这种书。”

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时也可以反其道而用之,促使孩子对好的东西产生兴趣。

比如宋朝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小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老苏劝说多次也没有效果。后来他心生一计,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角落里看书。而孩子们一跑过来,他就马上把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很奇怪,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仔细研究,结果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后来他们由于学识渊博,和父亲一起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这种方法显然要比现实中许多父母“牛不饮水强按头”的方式要好得多。

又如,飞飞上了幼儿园大班,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业,总要妈妈或是爸爸陪着,结果逐渐产生了依赖性,只要没人陪,他就不写。为了让飞飞改掉这个坏毛病,写作业前妈妈故意说:“不许自己写,写得不认真,老师还会责怪我。你先等着,我忙完了事再来陪你。”可是妈妈一离开,飞飞马上就把作业拿出来自己写,等妈妈再回到他身边,作业已经写完了。

教育心理学知识

有句俗话说:“让你往东你非往西,让你打狗你非打鸡。”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对其他人的要求抱着“你让我做,我偏不做;不让我做,我偏要做”的抵触态度,似乎成心和别人作对。这在心理学上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别人要求我们做某事,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是本来不想做的,或者没有充足的理由,就会因为受强迫而感到自尊受到损害,从而产生故意和对方“对着干”的态度。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茶盘中放了5只往下扣着的不透明的茶杯,房间里的孩子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心理学家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下,放一枚国徽面向上的硬币,重新扣上,临走时对小孩说:“杯子下放了东西,你千万不要动,否则我回来对你不客气!”然后就出去了。这时候,孩子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往往拿起茶杯,看看下面的东西。而且心理学家强调得越厉害,孩子这样的行为倾向就越严重。

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不说明理由的禁止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且禁止得越严,逆反心理就越强。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