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通过换位思考培养孩子同情心

  • A+

家庭教育方法 

通过换位思考培养孩子同情心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一个小朋友,你可以告诉他:“你打人,人家会疼。你可以这样轻轻地摸摸他,感觉怎么样?”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不去扶他起来,而是在一旁哈哈大笑,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你这样笑他,他会很伤心的。你可以把他扶起来,拍拍他身上的灰土,他会对你微笑的。”类似这样的话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很有帮助。

在瑞典的一个小镇上,曾经举行过一次特殊的比赛,比赛是为了选出镇上最富有同情心的人。瑞典著名作家利奥•布斯卡格利亚作为首席裁判,参加了竞赛评选。在评阅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事迹后,他决定将奖牌发给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

很多人怀疑比赛的公正性,因为他们感到不理解,一个年

仅4岁的孩子,又如何懂得表现自己的同情心呢?但是,在颁奖仪式上,利奥•布斯卡格利亚说出了这个孩子获奖的理由

小彼得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邻居。最近,老人刚刚失去了妻子。在妻子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老人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为妻子的离世黯然神伤、哭泣。每到这个时候,小彼得都会走进老人的庭院,然后爬到他膝盖上静静地坐下来。当别人问小彼得和老人聊了些什么时,小彼得说:"我们什么都没聊,我只是陪着他一起哭……"

毫无疑问,小彼得的行为使他无愧于全村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所做的完全出于一个童真孩子纯真的心,表现了同情心背后人性的美好。

可是,如今有不少孩子缺乏同情心,他们残杀无辜的小动物,喜欢攻击他人,当小伙伴遇到不幸时,他们不是去安慰、帮助对方,而是幸灾乐祸,他们有时还会嘲笑残疾人。如此种种没有同情心的表现,不得不让家长们引起重视。因为如果孩子没有同情心,他们就很难有爱心行动,也不可能有助人为乐的意识。孩子没有这些品质,又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快乐成长呢?

ai0313_(25).

家庭教育方法

方法一:不要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有些家长对别人的困难和不幸总是无动于衷,他们不欣赏也不理解孩子的同情行为,有时候还会责怪孩子多管闲事。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感受不到珍贵的友情,幼小的同情心就在无形之中被扼杀了。

家长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孩子同情心的发展最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模仿性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所以家长一方面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礼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方法二:鼓励孩子关爱小朋友

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比如,有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了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能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亲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接触,并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方法三:培养孩子对幼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会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会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爸爸可以告诉孩子:“动植物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爸爸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爸爸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的感受,从而理解别人的痛苦。

方法四:引导孩子关心体贴长辈

在家中,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水果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爸爸应给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方法五: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孩子同情心

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医生、病人等角色,感受爸爸下班归来后的劳累,感受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体会治病救人的快乐、体验生病时的痛苦,从而使孩子懂得要热爱、关心自己的父母,去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父亲家庭教育手记:

同情心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才能,有了同情心的孩子,才有可能获得好人缘;有同情心的孩子,才可能做出善意之举;有同情心的孩子,才能真切地感知友爱和善良。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