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式沟通——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

  • A+

同理心沟通 

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 

前文中我们说过角色互换对于亲子沟通的益处,其实,角色互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当然,不仅仅孩子需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么想。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理解自己,却从没有想过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与感受。如果父母能运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自然会产生想要和父母沟通的欲望。

但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即使在面对我们心爱的孩子时,也很难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然而,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对孩子多一分理解与体谅。很多时候,亲子沟通之所以难以进行,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果父母能试着理解孩子,也就打开了一条亲子沟通的通道。

伊涵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近来,她和妈妈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一天晚上,伊涵回家说要参加长跑队,妈妈一听就火冒三丈,连珠炮似的说:“跑步有什么用?你一个女孩子跑什么跑?现在的学习任务那么紧张,再有一年你就要上初中了,要是时间充裕的话就多看看书,做做题,多考两分就多了一点考上重点中学的希望啊!”

听了妈妈的话,伊涵的火气也蹭地上来了,对着妈妈喊道:“分分分,张嘴闭嘴就是分。就算我是超人也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学习啊!我看我也别吃饭,别睡觉了,多浪费时间啊,我就应该一直学才行!”

妈妈伤心地看着伊涵,一言不发。

爸爸下班回家看到母女对峙的场景,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一五一十地把争吵经过跟伊涵爸爸讲了一遍。他想了想,诚恳地对妈妈说:“我说这话你可别生气,换作你是孩子,你也不能二十四小时光学习啊!报个体育特长队,业余时间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呢。”听了伊涵爸爸的话,又想了想伊涵,妈妈面有愧色地说:“也许我对伊涵的要求确实有点高了,这对她来说不是动力,而是压力。”

第二天早上,妈妈在餐桌上心平气和地对伊涵说:“伊涵,妈妈昨天说的话有点过了。结合你爸爸的建议,我决定同意你加入长跑队。妈妈相信你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的!”

听了妈妈的话,伊涵说:“您放心吧,我一定不会因为跑步而耽误学习的。老师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是想通过锻炼拥有更强壮的体格,这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原来,伊涵心里是这么想的,如果不是爸爸的换位思考,妈妈与伊涵的关系可能会继续僵持下去。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之所以一听到伊涵要报长跑队就火冒三丈,原因就是妈妈在开始时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妈妈能给伊涵机会,让她说出自己的打算,那么妈妈一定会理解她的,也会支持她用跑步来强身健体的做法。由此可见,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父母要想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和同理心沟通,换位思考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ai0320_(47).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呢?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的眼光和成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成人多习惯于用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涉世未深的孩子才会用梦幻的、有趣的思维去感知世界。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简单地说,就是用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想要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就要用同理心去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增强与孩子的沟通,进而促进亲子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2、了解、接受孩子的新想法

孩子与父母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父母要允许孩子有新想法、新思维、新做法,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不一定是错误的。事实上,作为父母,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有他独有的生活圈,有自己的爱好,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当然,父母也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理解父母的想法。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