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性教育,儿童性教育
帮助儿童建立性别意识
家教指导案例
多多是个5岁的小男孩,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大多数时候,多多都是由妈妈和姥姥照看。多多最喜欢和女孩玩过家家的游戏,比如给小娃娃梳头发、穿衣服之类。次,多多在幼儿园拿了一个女同学的发卡藏了起来,被老师看到了,老师问多多,多多才把发卡从柜子里拿出来,说自己喜欢女生的发卡,也想戴上。
放学后,老师把事情告诉了多多妈妈。妈妈说:“因为爸爸总不在家,都是我和姥姥照顾他,所以对他特别宠爱。”晚上,多多妈妈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的姥姥经常和她说多多爸爸常年不在家,好在多多像女孩一样乖巧听话。多多妈妈还说,多多平时只愿意和女孩玩,并且喜欢自己的花裙子、高跟鞋。联系多多藏发卡的事情,妈妈下子意识到了多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性别的问题,害怕对多多以后的人格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她到底该怎么办呢?
家教指导案例解析
6岁之前是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如果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将会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意识,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岁的孩子真正开始了解两性的差异,这时的孩子对性别敏感起来,他们知道男孩与女孩的区别除了外表的不同外,还包括生殖器官的差异。如果你问他们,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一样,最常听到的答案可能是“男生不可以穿裙子”“女生可以留长发”等。如果你一直追问还有什么不同,他们会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你:“男生有‘小鸡鸡’,女生没有。”由于对性别差异的理解,这时的孩子面对相关问题开始懂得不好意思和回避。他们也真正理解性别不会随时间、外部特征、愿望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中的多多今年5岁,一些行为表现出女性特征,可见多多对于性别的认知出现混淆。家庭教养和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和性别角色的强化而认同自己的性身份。多多的爸爸由于常年出差在外,使养育多多的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多多长期与母亲、姥姥生活,并多与女孩玩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发展表现出女孩的特征。大人之间的谈话影响了多多对自己性别的判断。姥姥经常夸奖多多像女孩子一样乖巧、懂事、安静,让多多便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女孩子。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女孩,生的是男孩,便把男孩当成女孩养,反之若喜欢男孩,就会把女孩当成男孩养。这会给孩子的性别角色建立造成困扰,从而影响他们的性别意识发展。
建立性别意识的家庭教育指导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性别错位、性别认同障碍的问题缘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那么父母要怎样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呢?
1.帮助孩子认识生理性别
可以采用讲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结构,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生理差异。家长还可指导孩子通过衣服玩具、称呼等认识自己或他人的性别。让孩子了解自身性别的特点,如小男孩一般会站着小便,小女孩会蹲着小便等。
2.通过家庭成员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性别角色
幼儿是在与家长的交流与观察中获得最初的性别概念的。一般意义上,妈妈更温柔、体贴,爸爸更坚强、勇敢。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性别意识的建立。因此,一般情况下,家长要尽量保证家庭结构的稳定,以及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齐全,特别是爸爸的角色,不能因为工作忙而缺失。
3.通过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家长要扩大孩子的社交圈,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交往,既有异性的同伴,也有同性的同伴。帮助孩子观察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行为举止的不同。在与异性伙伴的交往中,鼓励儿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伙伴学习,取长补短。
4.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性别角色
要让孩子在认同自己性别的基础上喜欢自己的性别扮演适合其性别定位的角色。家长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是:性别无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幸福,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幼儿喜爱自己性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加强他们的性别角色教育,可以以角色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在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幼儿性别鼓励,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恰当的评价,对儿童读物及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正确的解读。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建立性别意识,进行幼儿性教育,儿童性教育。
目前评论: